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赵武灵王(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95年),嬴姓赵氏,名雍,赵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代君主,先秦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赵肃侯的儿子。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
赵武、赵云、赵匡胤、赵孟頫、赵学敏等。赵武:赵武,嬴姓,赵氏,讳武,谥号曰“文”,其名称“赵武”,世人尊称其“赵孟”,史称赵文子,赵盾之孙,赵朔之子,晋文公外曾孙。春秋中期晋国六卿,赵氏宗主,赵氏复兴的奠基人,后升任正卿,执掌国政,力主和睦诸侯,终促成晋楚弭兵之盟。
姓赵的历史名人有赵宣子、赵奢、赵匡胤、赵普、赵光义、赵云、赵雍、赵政、赵襄子、赵充国、赵明诚等。赵姓,宋代《百家姓》排名第一,而在2006年新百家姓排名第八位。发祥地在今山西省,曾是晋国六卿之一。
赵普(922年—992年):北宋初期的贤相,为北宋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美誉。赵匡胤(927年—976年):宋朝开国皇帝,原为五代后周时大将,公元960年他发动了“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1、由于造父平叛有功,穆王赐他以赵城(今山西省洪洞县北)。从此,造父及其子孙便以封地为姓,成为赵姓。以国为姓。造父的后代奄父,为周宣王御。奄父生叔带,因周幽王无道,离开周王室去晋国,为晋文侯御。这样,赵氏便进入晋国,后世事晋为大夫。
2、赵氏起源主要有三: ①出自嬴姓,周穆王赐赵城,因邑为姓。 根据《姓纂》记载,赵姓的由来是这样的:“帝颛顼伯益嬴姓之后,益十三代至造父,善御,事周穆王,受封赵城,因以为氏。
3、赵姓的来源如下:汉族赵姓出自嬴姓,嬴姓的出现是因为舜帝(姚姓,后代以姚为姓)赐姓给他的女婿伯益(颛顼帝孙)为“嬴”,并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虽然使用嬴姓的祖先是伯益,但赵姓的具体始祖是造父。
1、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2、赵普(922年—992年):北宋初期的贤相,为北宋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美誉。赵匡胤(927年—976年):宋朝开国皇帝,原为五代后周时大将,公元960年他发动了“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3、赵匡胤:本为后周大将,陈桥兵变,代周为帝,建立宋朝,立国320之久,使赵姓的宗族声望达到了最为辉煌的时期。赵文渊:北周著名书法家,擅长楷、隶书。当时碑文多出其手,又在西魏时奉命编定了一部六体书法字典。
4、赵武灵王(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95年),嬴姓赵氏,名雍,赵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代君主,先秦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赵肃侯的儿子。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
5、赵襄子(?―公元前425年),嬴姓,赵氏,名无恤(亦作“毋恤”)。春秋末叶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的赵国的创始人。谥号为“襄子”,故史称“赵襄子”。赵匡胤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
6、赵匡胤:本为后周大将,"陈桥兵变",代周为帝,建立宋朝,立国320之久,使赵姓的宗族声望达到了最为辉煌的时期。赵匡胤在后汉时投奔枢密使郭威,致身行伍,并于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时随征北汉、南唐,屡建战功。柴荣病重时,升为殿前都点检,成为禁军最高统帅。
赵姓家族规定家谱需每三十年修订一次,现存赵姓家谱大多为清代及民国初年编修。家族重视传承与团结,家谱承载了家族历史、血脉与文化。家谱不仅记载了赵姓家族的传承脉络,也反映了历史变迁与迁徙历程。从西汉名将赵充国的家族故事到家族迁徙至江南的壮丽历史,每一代人的足迹都被记录在家族的历史长河中。
各地各支字辈不一样,都是自己家族自行编排的。文登20余村庄赵姓字辈:*桂熙堂锦,鸿业辉在荣,泽茂饮增锡,源本焕培锺。(赵九思后十一世开始使用字辈)。
赵氏家族历史悠久,早在宋朝时期,就有详细的家谱记录,如《天水堂赵氏族谱》。这部族谱详述了从西汉名将赵充国的世系到六十七世赵景雍的迁移历程,展现了赵氏家族从天水迁往长安、襄阳樊城、洪州,最终在江南定居的过程。赵氏家族规定每三十年修订一次家谱,现存的家谱多为清朝和民国初年的作品。
太祖派十四字:德惟从(守)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顺。太宗派十四字:元允宗仲士不善汝崇必良友季同。魏王派十四字:德承克叔之公彦夫时若嗣次古光。《山西沁水县赵姓族谱》老字派为:“忠、和、树、德,孝、友、传、芳”。重点是“忠”、“孝”,目标是“德”、“芳”。
赵氏家谱、支谱 高远庆咸若,熙甫昭封题,传世振兴荣,福善尽登昌,观君培惠儒,文理济函光,锦琳育升茂,桢廉贺卫襄,硕权宏志顺,英敏贵端刚。山西沁水赵氏老字派:忠和树德,孝友传芳。某支天水堂赵氏字辈:老派:以洪壬万庭,为子若卿成,荫必望显单,立良应之文。
出自嬴姓,形成于西周,祖先是伯益,具体始祖是造父。伯益为颛顼帝裔孙,被舜赐姓嬴。为匈奴、南蛮、女真、党项、满族改赵姓或赵宋王朝赐姓而来。如汉代有赵安稽(匈奴人),赵曳夫(“南蛮”人),五代有赵国珍(牂牁酋长的后裔)。
为少数民族改赵姓而来。如汉代有赵安稽(匈奴人),赵曳夫(“南蛮”人),五代有赵国珍(牂牁酋长的后裔)。赵宋王朝赐姓。先后有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姓的历史人物,被赐姓赵。
现存赵姓家谱多是清代和民国初年纂修的。起源主要有三:出自嬴姓。形成于西周,远祖为伯益,得姓始祖造父。伯益为颛顼帝裔孙,被舜赐姓嬴。造父为伯益九世孙,是周穆王时著名的驾驭马车能手,因功被周穆王赐予赵城,造父族就称为赵氏。
由此,中华民族姓氏大家族中最早的一支——赵姓形成。其后在战国初年建立赵国,公元前222年为秦国所灭,其王室贵族和平民百姓纷纷以国名为姓,称赵氏。
《百家姓》的成书时间普遍认为是在宋朝,由于当时的皇帝姓赵,因此赵姓被排在首位。 该书的姓氏排列顺序受到当时皇权的影响,皇帝的姓氏自然置于首位,体现了封建社会的权力结构。 宋朝的开国皇帝是赵匡胤,即宋太祖,因此赵姓在《百家姓》中占据首位,这是对皇室姓氏的尊重和体现。
综上所述,《百家姓》中赵姓排第一主要是出于历史原因和文化传承的需要。这种安排体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也反映了姓氏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百家姓》是北宋时期编纂的,其中赵姓排在首位,这是因为赵姓是当时皇帝赵匡胤的姓氏。 赵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东夷族首领伯益的第十三世孙造父,据《唐书》记载,造父曾献良马八骏于周穆王,周穆王因此得以西巡狩猎。 赵姓出自嬴姓,是古帝王少昊的后裔。
因为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了皇帝,开创了大宋江山,百姓安居乐业,这时候开始排定了百家姓。因为赵姓是皇族,所以“百家姓”中赵姓排在第一位。《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的编写者是宋朝的开国皇帝,由于他姓赵,因此在编写百家姓时,将赵姓排在第一位。因此,我们有了赵、钱、孙、李等姓氏的排列。赵匡胤作为天子,自然应当排在前面。我们熟知的赵、钱、孙、李等姓氏背后都有其深意。